瞄准创新能力提升,广东国资如何释放国有企业创新活力?
近日,广东省国资委出台《省国资委拓新工程行动方案》(下称《拓新方案》),旨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作用,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有序布局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拓新方案》提出到2027年,省属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原创技术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投资规模突破900亿元,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营收占比达到20%,打造一批营收百亿元级的行业龙头企业。
模式:构建创新企业谱系
近年来,广东围绕创新高地建设,加强系统谋划,制定配套方案,梯度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不断壮大优质企业群体。
为构建高效有序的拓新工程培育工作体系,《拓新方案》推动省属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培育拓新项目和企业,分类梳理形成A、B、C三类拓新项目、拓新企业。
省国资委对拓新企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方案”,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且对项目和企业清单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常态化滚动更新机制,及时递进增补或淘汰退出。
协同:创新要素加速流通
技术要素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加速创新要素流通,广东省国资委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机制,有效整合项目、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
《拓新方案》推动省属企业聚焦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创新资源向拓新企业集聚。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构建全省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一盘棋”,协调联动融合推进拓新工程的工作格局。建立广东省国有企业创新联盟,支持省属企业与央地国有企业、省属企业间、内部企业间开展科技产业跨界合作与协同创新,建立共建共享的融合创新机制,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合作范式和资源配置模式。
《拓新方案》提出,完善科技金融合作机制,打造省属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创新联盟,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速向科技领域聚集,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同时,允许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
深化:推进全域场景创新
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是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必由之路。
省国资委充分发挥应用场景创新对促进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推动省属企业积极利用独特场景资源与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放资源、场景应用和创新需求,导入各类要素,实施场景驱动创新,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一方面,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者和外部研发力量,以场景应用带动技术研发,以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快速提升拓新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动能,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落地。
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拓新企业示范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应用场景明确转型指标,推动企业实现运营能力提升、业务流程优化、风控能力加强、商业模式创新。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杨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