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湾区流动指数研究成果在深圳发布
人民网深圳1月9日电(王星)近日,《世界四大湾区流动指数研究(2019-2020)》课题成果(以下简称《研究》)在深圳发布。《研究》从流动指数视角,比较研究世界四大湾区,阐述流动性与湾区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并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据了解,《研究》由国务院参事室指导,由深圳市社科院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撰写。课题组构建世界湾区流动评价指标体系,梳理纽约、旧金山、东京和粤港澳等世界四大知名湾区,在物资流、人员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现状及特征,并具体测算与分析各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流动指数。
“以城市‘流动性’为切入口,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的研究还是首次。”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家组成员、课题组组长王京生在成果发布会上表示,从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流动性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城市流动性的研究,可以对城市的创新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决策作用。“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标杆城市,更应该加强对城市流动性的研究。”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课题组副组长王为理介绍《研究》主要成果。《研究》显示,与圣何塞、洛杉矶、纽约、香港、东京等湾区城市相比,深圳虽然在物资流指标方面位居前列,但在其它领域仍有一定的差距。
《研究》提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坚定不移地以制造业为中心,深度挖掘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与此同时,要提升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水平,探索离岸型“柔性引才”新模式,推动更多有温度的国际化人才政策落地。
在资金流动方面,《研究》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实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开展对外投资并举,在为科技创新和创业家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推进跨境金融合作和金融市场的深度联通。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还应继续强化对全球领先科技的跟踪对接,并畅通国际科技和信息交流渠道,并进一步丰富文化的多样性。
《研究》认为,要打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粤港澳大湾区首先需要构筑一体化、便利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同时要拥抱数字时代的全球化,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此次《研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开辟新领域、提供新思路。”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认为,《研究》中提出的许多新概念、新判断,对深圳市政府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很好借鉴。“城市流动性指数未来可以成为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研究的一个品牌。”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研究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则表示,《研究》中提出的四大湾区指数成果,从“流动性”这一全新的角度,反映国家、地区的制度竞争性、文化包容性和国际化水平,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当前,湾区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跃军表示,此次《研究》突破以面积、人口、GDP等静态指数,在研究范式上有重大创新,在研究体系上有重大突破,为湾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窗口,对深圳如何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巨大的决策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