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研携手,广东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辊印机静静转动,肉眼无法分辨的电子元器件徐徐下线;高度自动化的“生命铸造工厂”中,一条条组装“流水线”正迅速缩短人工生命的孕育周期……昔日传统制造业工厂奋力转型,尖端科学成果加速落地,在广东,各行各业瞄准新质生产力,一段段沿价值链向上攀登的征途时时上演。
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深圳、肇庆等地发现,政、企、研合作愈发紧密,正携手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新蓝海。
从中低端到高端
跳出“价格战”开拓新兴市场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华高科”)展厅内,7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赫然出现在研发名单中。自1984年建厂至今,风华高科的主营业务一直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但40年后的今天,这家位于肇庆的“电子厂”,产品与初创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风华高科厂区内,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两袋灰色粉末,将其放在显微镜下,画面中显示的是许多封装完好的电容器。这是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的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据了解,一台智能手机就要用到1200个MLCC。
2015年,科技部批准风华高科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聘用了7名院士为学委会主任。同时,MLCC上下游厂家在设备、金属浆料等领域自研化、国产化程度显著提升,在MLCC更小、更可靠、容量更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逐渐接近国际尖端水平。
风华高科总裁徐静介绍,近年来,电容器的体积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也逐渐从消费级到车规级。风华高科的核心产品片式电阻器、片式电容器也取得跨越式突破,双双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风华高科2023年的营收突破42亿元,成为广东省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链“链主”企业。
“电子厂”招院士,听起来很“卷”的风华高科,却有一个不“卷”的愿景。
“目前国产MLCC只占国内市场的10%,而中国的智能制造市场份额占全球70%。”徐静说,建议国内电子元器件厂商跳出传统“价格战”等思路,共同走向产业链高端,在不断扩张的新兴市场中寻求更多商机。
无尽风光在险峰。向价值链高端攀登的征途上,往往伴随着数十年的付出。
在广东嘉利车灯有限公司的展厅内,数十款热销车型的车灯琳琅满目,仿佛一座车灯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末在肇庆投资设厂以来,该公司从摩托车灯起步,先后挑战汽车尾灯、头灯的设计和制造,如今已成为广汽、比亚迪、小鹏等多家车企的合作伙伴。
在广东新永昌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展示着数不清的门锁、地弹簧、闭门器等五金器件。从第一个地弹簧起步,到如今各类闭门器与五金配件遍销全球,公司已走过三代人的历程。
如今,这两家企业所在的肇庆高要金利镇正进一步帮助企业提质升级。“一方面,我们为五金企业申请‘金利造’公用品牌,打响优质五金产品口碑;另一方面,金利镇出台低息贷款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同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肇庆金利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伍世东介绍,2023年金利镇入围全国千强镇前500强,2024年入选镇域经济全国500强。
从中高端到顶端
科研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走进合成生物大设施的合成测试平台,一个个长方体自动化功能岛相当于全自动化运行的“车间”,多个“车间”组成一条生命的流水线,可完成人工生命“设计—合成—测试—学习”等多个工艺,且能根据需求变化实现柔性化集成。
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副所长、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经理袁海介绍,合成生物大设施是具备大规模、自动化、高通量开展合成生物技术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就是“生命铸造工厂”。
这个高度自动化的“生命铸造工厂”不仅告别了繁琐的手工实验,将低通量转为高通量、随性化转为标准化,而且能实时采集每个生物体设计、运行过程的相关数据,未来可做到数字孪生级的数据采集和应用。
袁海介绍,合成生物大设施将打造一个用户的“云端实验室”和运营者的“智能实验室”二位一体的合成生物研究平台,不仅对学术界开放,也对产业界开放,重点建设内容包括设计学习平台、合成测试平台、用户检测平台三大平台。
“‘生命铸造工厂’能让设计和合成人工生命体大大提速,对于合成生物研究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基础设施。”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罗巍举例,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像高速公路,能让技术跑得更快。
未来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孕育期,其核心技术、应用产品和产业规模都有待长期持续推进。因此,需要建构从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到产业培育、组织创新的产业生态。
“大设施将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升级,目前已有多家知名公司明确使用意向。”袁海介绍,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建成试运行,同步配套了15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极大地缩短了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助力科研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在深圳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内,设计时尚、温馨。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毛坯房。
“深圳湾实验室和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在打造全新的智能化项目。”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深圳湾实验室副主任张欣豪介绍,通过利用光明科学城的政策优势,锻造成果转化的生态链条,以推动可持续、高效率、规模化创新药物研发新模式。
张欣豪介绍,深圳医学科学院与深圳湾实验室互补,各自有各自的学科优势。深圳湾实验室以转化研究和产业支撑为重点。深圳医学科学院则在深圳现有的教育、研发、临床格局下,希望能连接科创与卫健,打通科研与转化、基础与临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