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聚焦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这既明确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五大重点,也为金融机构自身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要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区域协调、养老保障、数字经济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助力广东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近年来,广东始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当前,广东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要求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创新能力强、有市场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多元化金融服务。一是加大科技信贷产品模式创新。加快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展,鼓励设立科技银行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融资租赁机构及科技担保公司,支持开展股权、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等担保贷款业务,不断创新科技型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二是拓展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各地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发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华南基地、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市场平台优势,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融资。三是培育发展风投创投产业。完善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风投创投引导机制。加强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使用和管理,优化投入结构,增强引导放大能力。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参与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种子引导基金。扩大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深化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试点。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近年来,广东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绿色低碳产业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切实落实国家“双碳”决策部署,以约5%的碳排放和7%的能耗占比支撑了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当前,广东正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这要求广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构建全国领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提供金融支撑。一是统筹规划全省绿色金融发展。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协同建立健全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聚集发展。支持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因地制宜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扶持政策。二是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金融分(支)行,开展绿色信用贷款、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碳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绿色供应链票据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三是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全省绿色金融标准,强化绿色金融标准在绿色融资企业与项目评价方面的应用。完善绿色金融信用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多渠道、多维度的绿色产业、项目信息与绿色融资企业“画像”,协助解决绿色项目识别和金融服务的有效衔接。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实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视察广东时明确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当前,广东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此,广东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资源下沉县镇村。一是强化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功能。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大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立足本土、专注支农支小,强化“三农”领域信贷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增强“三农”金融服务能力。二是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城乡融合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提高对农户、返乡入乡群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深化基层“党建+金融”合作机制。创新搭建招商引资、产销对接、融资支持、政策宣传等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融资、融智、融商”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储蓄国债下乡,丰富适合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助力广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随着广东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56.5万人,占比约12.4%,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20%。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东大力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金融部门应加快构建养老金融新生态,充分发挥金融在助力养老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力度。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增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能力。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鼓励各地结合财力实际,给予养老托育服务机构贷款贴息支持,缓解养老托育服务机构融资困难。二是创新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在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计差异化、系统化的理财产品组合。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业务,推广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试点经验。三是探索适用于老年人的消费场景建设。对老龄群体消费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支付工具等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发真正符合老龄群体消费习惯的产品及支付工具。
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助力广东建设数字经济强省。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广东近年来把数字经济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六年领跑全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此,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通过科技赋能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服务触达性,促进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一是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全面改造传统金融业。推进各类金融工具的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协同化,优化数字普惠金融供给。二是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推进公共部门的数据公开,加快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拓展,探索数字化征信体系建设,加强数字金融交易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和投资者和借款人的权益保护,把数字金融纳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框架。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在创新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引导数字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确保数字金融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